找到相关内容613篇,用时7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陀业功德

    如是远离诸勤作,法身中,乃至三有未空时,转入示现等事业。”即乃至三有轮回未空之间,诸佛事业相续不断转入,在法身中不动移之同时,相续不断示现色身之变化、语之宣说教诫、意之智悲周遍等事业。...,而正饶益一切有情。   业功德,即佛陀身语意业,由任运与相续不断此二相,饶益一切有情。   诸佛事业之相,即任运与相续不断。   其任运之相,如《宝性论》所说:“寂灭勤作是所立,分别智是能立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佛|功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18000734641.html
  • 自由自在 沾无碍

    ”这样的一种无常妙旨,认为一切妙义真谛是只可自己默契会意难以言传的,为了传布佛教精义,自然要借言语来喻意,但一经悟其真谛,就应当得意忘言,不为言语名相所拘。从而达到通脱无碍的境界,“借言”一联说的就是这一意思。   “既得”一联是要着重说明另一个道理。   “长罗”是“羁约罗网”的意思,大乘的无常义,反对小乘有生有的无常义。在否定一切现象的实在性(住)方面,大乘比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5646820.html
  • 鸠罗摩什《十喻诗》赏析

    各持己见。作者尊奉大乘空宗,他认为的“空”,并不是虚无,而是非有非的大乘无常之妙旨。大乘空宗的主要论著有龙树的《中论》、《十二门论》、提婆的《百论》,此三论之学,特别强调扫一切相,断言语道。...意尽会处。”就是说明这个道理为自己用语言比喻作一番解释。下二句中之“长罗”含羁约罗网意,而“住此所住”亦是作者佛学的重要内容,他反对小乘有生有的无常义,强调大乘的无常义。认为“住即不住,...

    祝振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2850344.html
  • 新译大手印顿入要门

    也。法性者。色等诸法虽是有像而实体。离戏论边。。即真空性也)次心及心性(心者种种分别计度之心也。心性者。不追过去。不思未来。不缘现在。不可识认。离于色相。是真空生性也)后虚空自性(斯乃即是前二之喻,谓如虚空广大周遍。来。法性真如亦复如是。普遍诸法广大无涯如虚空也)师曰。此见宗者,若依果乘是大手印。若据因乘住中道以为宗本。  又二真性喻等三法。本性一味自体殊。般若经云:...

    大巴弥怛铭得哩斡师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10263421.html
  • 罗睺罗般若赞略释

    有所缘,有生有动摇,智也得。心体离念,离念相者,等虚空界。六祖云:“但识自本心,见自本性,静,来,是无非,往。”如经云:“虚空性故,常不动故,如来藏中起...  罗睺罗般若赞略释   可言思般若度,不生不灭虚空体,   各别自证智行境,顶礼三世诸佛母。   顶礼三世诸佛之母!   可言思般若度   释:自性本具之自然智慧对本体如虚空之无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83885113.html
  • 如来制戒有因有缘——圣一法师开示

      如来制戒,有因有缘:   第一杀生戒——众生原是生则杀,,故有众生。不杀生,见,杀生不见,度一切众生的,令众生见生法忍,有生死,故佛制此戒。 ...过,不见就不说,证生法忍时,忍则诸法生则见,不见人家过失,证生忍,在生忍中,不见人过,不说人过,我们见人过说人过,皆由不够忍辱,忍则不见不说,故佛制此戒。   第七自赞毁他戒——我空...

    圣一法师

    |戒律|因果|因缘|佛性|自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8/12251994187.html
  • 云何得『常住果』

    十) 【本性法然】。性生灭故是常者,法身非本无今有,本有今,虽行三世,非三世法。何以故?此是本有非始今有,过三世法,是故名常。  由此观之,吾等学佛修道者若能具如是『十种因缘』,即能证得上述常住(七果)。何以故?盖『常住(果)』者,不迁不变之谓,在修(如是『十因缘』)曰因,在证(如上述『七果』)曰果,即诸佛所得清净究竟之果也。换言之,即证入『大般涅盘』,华译圆寂,圆是圆满一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74557749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186)

    书阁里是很庄严,但佛法毕竟是内心的证悟,阅读还是很重要的。记得《大般若经》中说:“真实义中,有一法,可。”这个道理要反反复复观察。当然,对利根者而言,即使不用太多勤作,也很容易领悟般若空性。 ...,法身不会有任何生灭。这样讲了之后,皇上有所感悟,从此之后对大乘佛法益加尊重。所以,利根者仅听闻一个偈颂,也能通达佛陀,或者众生,或者轮涅所摄的一切万法。 当然,中观空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讲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1/11144029721.html
  • 慧思的禅观思想与首楞严三昧

    慧思诸论著    中所论述的禅观,不论从一念无明心入手,或就息、心、身    入观,乃至就诸法本寂而观,无非在於观诸法实相    。因此,可言慧思的禅观即是实相观法。而此实相观法即是    以金刚智来观之,藉由金刚智转意识为圣慧根,了知诸法    解。因此,慧思亦以首楞严定来称金刚智。      而《首楞严三昧经》之首楞严定与慧思的整个禅观思想    有著密切之关系,不论其修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51639670.html
  • 生忍、法忍、生法忍

    非情法来之苦难,亦云法忍。                 三、生法忍  【生法忍】——《佛学大词典》  梵语anutpattika-dharma-ks!a^nti。谓观诸法之理而谛认之,...诸法实相之一谛,以声闻为钝根,故观四谛而得道;以菩萨为利根,故直观诸法实相而入道。由此可知,生法忍,即声闻于入见道位时见四谛之理;菩萨则于入初地时谛认诸法之理,以住不退转地。  据瑜伽师地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35743618.html